《扬子晚报》报道我院办学实力和特色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11-11浏览次数:2874

《扬子晚报》报道我院办学实力和特色

 1110,扬子晚报C7版半版刊登了该报记者郭小川的署名文章《民办紫琅学院主编或主审6个工种的职业标准“国家标准,我们说了算!”》,详细报道了诞生仅10年的紫琅学院凭怎样的实力和特色硬邦邦地在全国竖起多个“紫琅标杆”,在全国拥有了“话语权”。文章从“6大工种国家标准‘紫琅造’”、“学生毕业时就是熟练工”、“人才培养和需求‘同频共振’”三方面详细解读了我院的特色做法。

全文如下:

民办紫琅学院主编或主审6个工种的职业标准

 

“国家标准,我们说了算!”

南通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一所在中国高等教育版图上名不见经传的民办高职院校,近年来却主编或主审了电切削工、制齿工、风电机组装配工、光伏晶锭制造工等6个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有的标准已被国家人社部颁发在全国执行,成为职业培训、鉴定考核的法规依据。此外,该院作为主要起草人的教育组织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也已在全国实施。这所诞生仅10年的民办高校,凭怎样的实力和特色硬邦邦地在全国竖起多个“紫琅标杆”?带着疑问,记者日前赴紫琅学院探个究竟。

6大工种国家标准“紫琅造”

连日来,紫琅学院新能源工程系副主任陈国良除了正常教学和管理之外,因为身上多了一项“重大使命”而颇感压力,那就是参与主编全国风电行业特有工种——“风电机组机械装配工”和“风电机组电气装配工”的国家职业标准编制。此外,这个系还承担了新能源领域“光伏晶锭制造工”国家职业标准的主审。“这3个工种都是在最近几年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而诞生的新职业,我们主编和主审的职业标准,今后就是对这些工种的工人进行教育培训、鉴定考核、专业晋升的重要法规和依据,制定这些‘国家标准’,使命光荣,却又责任重大,一点都马虎不得!”陈国良说。

其实,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职业标准的“光荣的使命”,对紫琅学院来说,已不是第一次。在众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中,已有多个“紫琅身影”。

2006年开始,紫琅学院就先后主持或参与制定了机械行业的“电切削工”、“制齿工”、“模具工”等3个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其中“电切削工”、“制齿工”的国家标准,已经国家人社部颁发并在全国执行,一批批工人在“紫琅标准”的培养和锻造下,正逐渐成为机械行业的行家里手。

此外,该院还作为主要起草人,和北师大、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7家单位一道,制定了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文件《质量管理体系GB/T19001在教育组织中的应用指南》,2009121已由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颁布并在全国实施,为各类教育组织应用和实施GB/T19001标准提供指导。

学生毕业时就是熟练工

国家职业标准,也被称为人才培养“模具”,在整个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中起重要的导向作用。“有了这个标准,你作为一个工人,理论和技能都要达到标准的要求;学校也要按照这个标准去教学、考试。”紫琅学院院长张荣生说,“因此领衔起草这些职业标准的,都是行业的佼佼者。我们能参与制定,让‘紫琅起草’拥有‘全国话语权’,靠的是紫琅学院独有的办学特色和不俗的实力。”

记者日前在紫琅学院采访,发现这种特色和实力名至实归。

走进该院实训大楼各专业基地,你分不清这里是教室还是车间。一排排整齐的课桌前,学生们在认真地听老师讲课,而课桌旁就摆放着一台台大型机器。

正在给36名学生上数控编程课的机电系老师季荣荣说,学生在课桌上编程,马上就上机床操作,“编对更要上对。枯燥乏味的理论,通过实践立马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很喜欢。”老师说。

院长张荣生说,紫琅学院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机械类专业,包括机电、汽车、船舶、新能源等,仅全职正教授就有14人,还有一批亦工亦师的工程师、技师和“双师型”教学人员。“我们的实训设备价值超过7000万元,人均达到1万元,还有一批德国、美国赠送的先进设备。”此外,学校还在校外大企业设立了100个实训车间,在校期间,学生的专业课基本都是在车间上的。

“车间也是教室,教师也是师傅,学生也是工人,产品也是作业。”这样的“理实一体”的育人模式,让紫琅学院的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已经是一名很熟练的工人了。

“这种模式,使‘出炉’的学生理论实、技能强、进步快,也为我们制定的国家职业标准,有底气,更有说服力。”院长张荣生说。

人才培养和需求“同频共振”

目前,由紫琅学院主编的风电行业风电机组机械装配工、电气装配工的国家标准,已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初审;光伏晶锭制造工的国家标准制定也在紧张进行。

近年来在中国迅速崛起的风电和光伏产业,使新能源人才需求猛增,但职业标准却没有统一尺度。2007年,率先嗅到这一先机的紫琅学院,在德国专家指导下,在全国高职院校第一个办起了“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2010年成立了新能源工程系,又开设了光伏专业。在学校的新能源技术实训基地,先进的风场测试系统、风机装备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设备,让人仿佛置身于未来的新能源世界。

学校还与爱康、林洋新能源、九鼎新材料等新能源企业实行共同育人,每到开学时,这些企业都和学校一起,讨论课程设置,了解各企业文化,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向员工过渡。“这些先人一步的新专业、新育人方式,实际上也是在摸索新兴行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为制定国家标准积累了经验。”张荣生院长说。

目前,紫琅学院和就业市场无缝对接的特色专业已有34个,使得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始终“同频共振”,也让毕业生成了市场的“抢手货”,有的学生在大二就被订走了。每到年底,到紫琅学院招人的企业几乎踏破了门槛,许多专业企业要人还得掏钱给学校。“如果来的晚,过了元旦后想再来招人,就基本没指望了。”张荣生说。近3年,紫琅学院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超过99%,用人单位满意率近94%

本报记者  郭小川